淮安是一座古老的水城,市区就有五条河流穿城而过,明清时期就是京杭大运河南北漕运交通枢纽,素有“南船北马、九省通灈”之誉。淮安也曾因为漕运发达而盛极一时,清代的河道总督府、漕运总督署就设立于此。淮安由此也孕育了丰富的水文化,而清晏园可谓是淮安水文化最典型的代表。 清晏园前身是明清两代官衙的后花园,从明朝永乐十五年起,这儿就是明代户部分司,主管天下粮仓,清代河督靳辅从康熙十六年在此驻节,在任期间,靳辅一直没有间断的对清晏园进行扩建和完善。后来此园又经过了历任河督的精心修建,成了府衙后花园。由于淮安介乎于南北之间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,使清晏园的建筑风格既具备北方园林之雄伟,又兼有南方园林之秀丽,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。这在当时已经很有名气了,加之河道总督地位显赫,交游甚广,过往的大小官员及文人墨客,或弃船或下马都能在这里小住几日,因此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古迹和名人诗画。嘉庆五年,为了祈求河道安静,便更名“瞻园”改为“清晏园”,“清”代表了清水、清河之意,“晏”代表安静、平静的意思,这也充分表达了淮安人民渴求降服水灾的心理。